915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915看书 > 北雄 > 第1223章兵部

第1223章兵部

第1223章兵部 (第1/2页)

杜伏威可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了的,一个不好就会有重臣上书请斩吴王,很多人随之便会闻风跟进。
  
  在这样一个时节,隋末战乱是大家挥之不去的阴影,杜伏威是隋末诸侯之一,动乱之源,在长安老实的待着还有人不时的挑他的毛病,恨不能置其于死地,何况是让他出外领兵了。
  
  这无关私怨,只在于公义。
  
  很多人既感慨,敬佩于皇帝的宽容,却也对此颇有微词,他们觉着像杜伏威,窦建德这样的人应该尽早杀之,以除后患。
  
  让他们活的这么滋润,李渊,萧禹等人岂不死的太冤?
  
  当然了,衷心赞成的人也有很多,这些都属于真正的聪明人,能够体会到皇帝的用意。
  
  李渊,萧铣之辈都出身世族,根深叶茂,若是不死,后患才多。
  
  窦建德,杜伏威都是草莽中人,在名望上根本无法跟李渊,萧铣相比,在长安养上几年,部下星散,他们又没有家族作为依靠,很快也就沦为了常人,这才是皇帝真正厉害之处。
  
  而且为了尽快平定祸乱,也需要用些怀柔手段,向各处降人展示皇帝的仁慈之处,以安天下民心。
  
  不过话说回来了,让杜伏威出去领兵,不管怎么看都有些过了。
  
  帝王有这样的气魄……那是要看结果的,结果好的话,那就是帝王气魄恢弘,盖于古之明君,结果不好,让杜伏威给跑了,那就是昏聩之举,成为皇帝的污点之一。
  
  所以说为免引起争议,把杜伏威真的送到刀下,这事还需要绕着弯来办一办。
  
  ………………
  
  之后李破跟杜伏威简略的说了说当前的局面,告诫叮嘱了他一番,便让他出宫回去准备随时启程。
  
  李破做事就是这般,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,那就没有轻易反悔一说。
  
  此次派出去的人都是各处降人,没办法,他起兵的地方在北方边塞,手下得力的将领们连个会游泳的都寻不出来,一个个的旱鸭子,到了海上都是喂鱼的货。
  
  跨海作战必然要启用江南降人,有所反复的几率确实比较大,但只要这些人为大唐打上几仗,没出什么幺蛾子,陆续以功论赏之后,这些人大多也就能真正融入到大唐的军事体系当中了。
  
  他以前的那些旧部们也不都是一开始就跟随于他,有的是主动来投,大部分其实还是战败被俘,和这些降人没什么区别,倒也不用太多担心。
  
  尤其是杜伏威,第一个主动来投的隋末诸侯,这两年李破也没亏待了他,如今又如此信任的让他领兵出海。
  
  他要是敢于辜负了自己的信任,以后跑到天涯海角,李破也得把他给捉回来。
  
  另外就是还有五千驻于河北的精兵,这才是陆上作战的主力,有他们在,即便有人还想着裂土封侯的美事,也得问问这些人答不答应。
  
  ………………
  
  李破缓了两天,一来是琢磨着怎么把杜伏威“送”出长安,这需要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,肯定不能直接下诏令杜伏威去东莱领兵,那很可能都出不了门下。
  
  封德彝和长孙顺德都好说,杜楚客就比较耿直,很大可能会做出封还诏令的举动。
  
  在这一点上,李破其实还是比较得意的,从他登基开始,不论门下还是尚书,中书两省,都未曾出现过封还诏命的事情。
  
  这足以说明他的英明神武,做事有前有后,有头有尾,臣下们即便有不同意见,也能想办法让臣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,而不是选择跟皇帝对着干。
  
  过上几年若还能如此,也便可以道上一声君臣相得了。
  
  …………………
  
  “户部那边已经把户籍整理的差不多了,设立折冲府之事要紧着做起来了。”
  
  太极殿中,李破召来了兵部尚书尉迟信说话。
  
  尉迟信略躬了躬身道:“陛下说的是,臣在兵部不敢有所怠慢,只是如今府兵和镇军还无法分的太清,乱事不平,地方不靖,各路大军驻于地方者数十万众。
  
  这两年看来还无法撤离,所以臣与诸人商议几番,还是得秉持之前所议,一边让大军屯田,一边备边或是剿匪。
  
  只是大军一日不散,折冲府之事便不好行之,陛下您看……”
  
  李破点了点头,这事确实不太好办,百战之军哪能轻易散去?但一直在各处聚集驻扎,也不是办法。
  
  近一两年需要维持这种现状,才能逐渐把兵权收归朝廷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