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八章 双赢 (第2/2页)
这便是之前姜星火所提出的税改方案的前置步骤了。
姜星火打算借着这次机会,不仅要做到从田土中释放农民,而且也要把地方税改也给铺垫好,如此一来,「摊役入亩」、「以工代赈」、「地方税改」,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江南士绅对地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,自然会大大减弱。
而这个契书的核心内容,也就是「以工代赈」的核心内容,也就是相关人员,却提的颇为含糊,且藏得很深,不易察觉。
契书的第三页明确写了「各家守法士绅所属佃农若参与白莲教民乱,则视为叛军之一员,需交由朝廷处置,守法士绅不得干预。」
这不由地让士绅们仔细琢磨了起来。
参与白莲教民乱的成员,无非就是几类人。
首先当然是白莲教徒,这些教徒多为商人、手工业者、市井无赖、江湖游侠。
其次,就是彻底活不下去的自耕农,直接舍弃了土地跟着乱军求一口饭吃......这种非常少,因为自耕农还有自家田土这个最后的财产,就是现在真的活不下去,贱卖土地总是能换钱续命的。
最后,也是人员占比最大头的,就是彻底活不下去的佃农。
佃农没有自己的田土,所以旱了一整个春耕,又涝了半个夏天后,很多佃农选择了直接全家加入了白莲教乱军,或是沿途被裹挟加入。
士绅们的家里,普遍有着大量的佃农帮忙劳作.....这是废话,「耕读传家」的意思是看着佃农耕地,自己在家里读书,总不能让士绅们亲自打理动辄数千亩的田土吧?江南的水稻田讲究精耕细作,在没有农业机械的帮助下,一个人干十几亩就已经很累了,一家中等体量的士绅,通常会雇佣数十乃至上百户佃农来帮助自己耕种。
这也就意味着,士绅家里,同样也有很多佃农家庭加入了白莲教乱军。按照历史经验与惯性思维,士绅们对于佃农的大量逃离是不太在乎的。只要手里有田,还缺没饭吃的人投靠过来种地?
等到民乱结束,士绅们不仅可以重新招募廉价的流民作佃农,更可以趁着这次民乱,兼并大量破产自耕农的田土。
所以,民乱对于有丰沛粮食储备的士绅们来说,是一件好事。
士绅们一家带着护院,顶多百十口人,能吃多少粮食?关起门来过日子,外面乱个一两年,甚至改朝换代,只要自家的田土始终拥有,没几年又能富庶起来。
而正常的王朝更迭,是很少有对士绅们的田土动手的。
江南地区,从孙吴政权大力开发此地开始,到晋朝衣冠南渡,再到完颜构建炎南渡,再再到朱元璋建立大明,中间田土被大规模剥夺的变故几乎可以称作屈指可数。
所以,江南士绅们天经地义地觉得,这次白莲教民乱,规模又不大,
跟以前闹的乱子一样,不会涉及到他们的田土。
既然不涉及到士绅的根本利害,那么允许朝廷处置参加白莲教民乱的自家佃农,又有什么关系呢?.
这些参与叛乱的佃农,朝廷不可能白养着他们,大概就是两个出路。
一种是当成苦工服徭役,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,由国师和工部督办的江南各地水利工程。
这是最符合正常思路的一种,毕竟江南水患成这样子,地方士绅不肯出钱修,朝廷总该出钱出人出力来修的,不然江南粮仓,还是朝廷肘腋之地,隔几年就闹民乱也不好看不是?
另一种嘛.....那就是借项上人头当军功了。
有些人暗暗想到,听说二皇子朱高煦是国师姜星火的弟子,或许,姜星火是在为朱高煦谋取利益。
这是朱高煦那野蛮的武夫,为了割下更多的乱军头颅,获取更多的军功,所提出的条件。
毕竟,如果士绅们承认了契书里的这一点,一旦白莲教乱军被平定,那么哪怕这些人曾经是守法士绅家的佃农,一样会被视作不折不扣的乱军,而非被裹挟的无辜平民。
如此一来,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割首级换军功且不被士绅指责了?
而且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,前来平乱的将军们不需要付出任何舆论方面的代价,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军功,而士绅们,同样只需要付出微小的代价,就能摆脱了有可能产生的「指使自家佃农参与乱军,暗中支持白莲教」的指控。
想通了这一点,士绅们顿时松了口气。双赢!
赢麻了!